滴丸剂以其吸收迅速而成为中药*剂型,但在研发阶段,在实验室怎样才能制备出成型性非常好、重量差异符合要求的滴丸呢,本人亲身研发过两个中药滴丸,总结出很好的经验,供各位参考试用。
1.滴丸的设备
用一个装静点用的葡萄糖的250ml的瓶子(胶皮塞要保留很好的那种),洗净,烘干,备用。将中药浸膏和基质水浴加热混合均匀后,准备一个家用的带有在蒸帘的铝锅,加入常水没过帘子上2-3厘米,在帘子下面加入加热管,将水烧开,将前述的空瓶子放在热的帘子上预热10分钟,将混合后的药料倒入瓶子中,盖好原来的胶皮塞子,将一滴管插入胶皮塞子原来的孔中,作为滴丸的滴口。将一个1000毫升的量筒中加入已在冰箱冷藏层中冷却30分钟的 滴丸冷却剂(一般二甲基硅油比液体石蜡好一些),带上防热的手套,将装有原料药的瓶子摇匀,手握热热的瓶底(因在水浴上加热,戴手套可以忍受),将瓶子倒置,滴入到冷却剂中,滴丸的大小可以通过选择滴管口径的大小控制。 2.原料与基质的混合均匀细腻的技巧 浸膏与基质混合不均匀,导致制得的滴丸外表不光滑,在热的情况下将盛有基质与浸膏混合物的乳钵中加入少量的水,再研磨,基质与浸膏就会混合的很细腻。 通过以上的方法制备滴丸质量*符合要求。 |